银行业能够借助金融科技的东风重回往日风采吗?
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可以说是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走向,也使得国内的金融市场格局被重新洗牌,打破市场内部的不平衡,回归平稳。
在整个金融市场中,银行业在移动支付行业的兴起后,整体行业发展发生改变。2019年末,银行业总资产达290万亿,2019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已经突破220万亿。同时,因为数据封控金融科技迅猛发展,推动了蚂蚁借呗、百度有钱花、苏宁金融任性贷等全线上消费金融产品迅速崛起,占领金融市场高地。
根据数据显示,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自2010年1月到2018年10月。从6498亿元增长到84537亿元,但是近几年来银行业的增长却明显处于平稳期。一方面是因为银行金融机构数量的明显增加,另一方面是银行资深缺乏结构性的转型升级,缺乏对金融科技的应用。具体体现在,各大银行APP线上生态面临严峻挑战。
人们可以通过很多非银行APP进行支付、转账、充话费、理财、炒股、购物等业务的办理。2020年Q1期间,几大银行机构的APP日活暴降60%,某传统大行的个人贷款部分99.5%都是住房贷款,手机银行APP日活比例不足5%,使得银行在零售金融方面缺乏活力。
另外,围绕产业链的场景金融巨头崛起,使得银行机构越来越沉沦。而银行自身甘于沦为场景金融后端的资金方,距离客户和行业生态越来越远。但是也有一些银行,迫切希望通过金融科技的转型,增强自身面向市场的活力,试图掌控场景,打破业绩增长的瓶颈。
但在现实的发展中,各家银行金融科技转型的成效不一,其中,招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占比营收位列第一和第二名。这两家银行的零售利润占比分别排名第一、第二。但国内大部分的银行对于金融科技这一块的发展还是十分的缓慢。
事实上,金融科技和业务、组织架构的深度融合已成必然。各家银行都有各自的优势,但是银行的金融科技战略要能够帮助银行跳出这个优势,跳出舒适空间,开辟新蓝海,银行才有新的二级灰,新的不确定性。金融科技不实现产品化,金融科技能力就无法沉淀。需要围绕产品设立扁平化组织,这样能实现专业化发展。
传统银行想要掌握区块链、风控、AI等技术并不难,采购或自主培养都比较容易。真正困难的是,把所有金融科技要素,围绕小微金融、消费金融等全流程,全面且做到具体的结合起来,发挥业务可感知的实际效果,这才是银行业实现金融科技发展的最难点。
新金融巨头们携金融科技这一强大武器,深刻重塑了整个市场格局。在金融科技的催化下金融生态的演进越来越快,适者生存,落后的则一定会被淘汰。银行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,真正应用好金融科技,打造创新的产品,才有可能重新回到金融行业的顶峰。